首页 栏目首页 > 调研 > 正文

“老旧散”成“幸福小区”

“老旧散”小区华丽转身成了“幸福小区”,我省首个“家风小广场”在新华大院小区揭牌投入使用以来,重庆街道新华社区以“微阵地”丰富“微活动”,以“微服务”带动“微治理”,将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家庭,以“小家庭”激发“大能量”,以千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。

廊架内融入家风相关传统文化内容。受访者供图


(资料图片)

寓教于乐

孩子在家风故事中识字

“修之于身,其得乃真;修之于家,其得乃余。”15日,在新华大院小区院内,居民付春华正陪着小孙子在小广场玩耍,他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指着长廊上楹联嘴里大声地读着。“我们小区随处都能看到这种家风元素,每天晚饭后都会带孩子到这边来玩,给他讲展板上的家风故事,孩子也很喜欢听。”当谈到小区里的变化时,付春华言语中满是自豪,“我们原来是‘老旧散’小区,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周围人羡慕的‘幸福小区’,在小区欣赏景观的同时还能教孩子传统文化,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耳濡目染,从小学起,从小做起。这些家风教育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小区的样貌和居民的生活。”

付春华一边介绍一边带着记者走进了“家风小广场”,小区内大气简约的青砖灰檐“和合文化墙”、精巧别致的“诗书礼乐”景观小品……光是独具特色的设计外观就吸引人的目光。小区内还悬挂着“家风家训”“依法带娃、做智慧家长”等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宣传标语;和睦长廊的廊架内融入了与家风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,以“家”为主题的景观随处可见,到处充斥着浓郁的家风文化。

“邻里间在长廊下聊天、健身、下棋,边娱乐休闲边无形地学习传统文化,让居民都大感获益匪浅。本院不少家长都会带着小孩子来这边认字,边听正能量的优秀传统小故事,字也认了故事也听了,道理也弄懂了,寓教于乐一举数得,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都挺高的。”付春华说。

有声有色

文化活动使居民欢乐和谐

贾桂凤是小区的老住户之一,退休后她就在社区内帮着管理小区内车辆出入,小区的居民提起她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上句,“贾姐是个热心肠”。但凡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找到她,她都会伸手帮助,小到帮租房子的小女孩换个灯泡,或者哪里需要帮着协调、维修,都能看到她的身影,她也是小区里名副其实的“大忙人”。

“平时我们就在楼下的‘家风小广场’集合,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会相互商量,邻里关系非常好,如果谁家有事我们就在小亭子开会解决,2022年小区成立了‘和事佬’志愿服务队,帮助小区居民调解家庭矛盾,实施‘柔性化解’服务,减少非理性离婚;对刑事解教等特殊人群,实行“生活劝解”服务,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,使之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。”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涌现了越来越多有爱心的邻居,活动时为大伙送水,帮助他人维修等,做些力所能及正能量的事,大家干得热火朝天。

“社区经常会组织文艺活动,每次只要群里发通知,大家都挺积极的,像我基本上都是要提前点时间到现场,要不然抢不到前面的好位置。”已经在小区居住20多年的高翠茹说,她是见证了小区转变的一名老住户。她告诉记者,建成“家风小广场”后,小区的软硬件环境越来越好了,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也多了起来,像家庭教育讲座、文艺汇演、亲子阅读等家庭文化活动,既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,又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。

“我们小区原来是‘老旧散’。随着社区带我们一点点改造小区,小区的人和环境都有了提升。除了小区的整体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外,也开始经常组织开展文艺演出、升国旗仪式、邻里座谈会、筝鸣课堂、巧手插花、健康义诊等活动。我记得有一次,小区居民自发组织了文艺演出,其中有首《歌唱祖国》的大合唱,50多人自发练习参与演出。这样的文化活动我们居民都是喜闻乐见、积极参与的。安居才能乐业,居住环境的改变让我们居民的生活欢乐和谐。”高翠茹说道。

对于新华大院小区居民来说,好消息是,该小区在今年获评长春市“幸福小区”荣誉称号,对于高翠茹来说,则是“双喜临门”,她的家庭成功入选长春市“最美家庭”的评选。

传统文化

助推“幸福小区”建设

据重庆街道新华社区党委书记李坤介绍,2022年8月,在新华大院小区打造了“家风小广场”,以“和合”文化为底蕴,设置了一“主”三“园”,以礼法长廊为主轴,打造和悦景观园、和心健身园、和美舞台园。

新华大院“家风小广场”建成后,推进“诗书礼乐”传统文化进社区、进小区、进家庭,以传统文化涵养好家风,以好家风促进好社风、好民风,助推“幸福小区”建设。社区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家风家教活动,引导居民将优良家风融入日常,通过辐射带动,促进正确的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,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小区。”李坤说。

来源:长春朝阳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